自杀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日本禁书《完全自杀手册》的作者鹤见济(Wataru Tsurumi)这样说。据日本政府统计,2014年日本有超过25000人自杀,平均每天有70人选择自杀,自杀率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其中,自杀行为更是从2014年开始成为10-19岁日本青少年的第一大杀手。
【自杀森林】富士山下有一片“自杀森林”,每年有很多日本人前往此处自杀。为了挽回这些自杀者,当地警察署甚至在这里竖起了牌子,上面写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再想想你的父母、兄弟和孩子吧。不要一个人憋着,先找人谈谈。”
【经济因素】日本的自杀率跟经济景气度息息相关,从历史数据来看,经济高速增长期自杀率一般较低。日本自杀人数最严重的一次激增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那也正是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面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代。
【一生悬命】日语中有一个词“一生懸命”,意为“非常努力”,这是大部分公司职员的真实写照。日本企业采用终身制,职员一生都在为一家公司鞠躬尽瘁。丢失了工作对日本人来说就像是丢失了生命的寄托,失业、破产、事业不振是日本人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
【校园欺凌】日本的校园欺凌问题很严重,是导致青少年自杀的重要原因之一。近40年的数据显示,9月1日是日本未成年人自杀最多的一天。当漫长的暑假结束,一想到即将回到校园面对欺凌,很多孩子不堪重负,选择自杀。
【最后的礼物】日本的保险对于自杀者也会进行赔付。因此陷入财务困境的人会将自杀作为解决之道。有些老人甚至认为,通过自杀来留给家人一笔保险金是他们送给家人最后的礼物。
【岛国焦虑】日本是一个“先天不良”的岛国,面积小、资源少,而人口密度却很大。这从根源上造成了日本社会的焦虑和压力。据调查,日本的自杀未遂者里有80%都患有精神疾病。
【切腹传统】日本的自杀问题根植于日本的武士道传统之中。早在日本战国时期,武士就认为与其承受被敌人杀死的耻辱,不如自行切腹了断。切腹逐渐被日本人认为是一种勇敢而高尚的行为。
【樱花之美】日本人爱樱花,爱它在最美丽的时刻凋落,爱它在最绚烂的时刻死亡。这种悲剧式的审美与自杀在内涵上有暗合之处。日本文豪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都选择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更有甚者如日本小说家太宰治,曾五次尝试自杀,可谓终其一生都在实践自杀美学。
【耻感文化】2011年5月,日本JR北海道铁路发生脱轨事故,虽然没有造成人员死亡,但在处理完事故后,JR北海道公司的社长中岛尚俊还是选择了自杀。耻感文化深深影响了日本人的国民性,无法忍受“耻感”的人,只能走上自杀的道路。
【死亡与信仰】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地区自杀率一般比较低,这些宗教的教义都反对自杀。而日本是一个泛神论的国家,大部分人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自杀不被认为是一种罪,反而被认为是一种承担责任的方式。
【自闭的日本人】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日本人质汤川遥菜被中东恐怖极端武装“伊斯兰国”斩首后,他的父亲要为儿子给社会添了麻烦而道歉。因为日本人宁愿自己默默承受一切,也不愿给别人添麻烦。日本人这种自闭的性格,在遇到压力时很难找到发泄口,负能量不断在内部积攒,最后只能走向自我毁灭。
【自杀俱乐部】日本政府2010年的数据显示,日本有70万“家里蹲”,他们拒绝离开自己的房间,与现实世界相隔绝,孤独而空虚,他们中的很多人还在网络上相约集体自杀。
【卧轨?上吊?】很多人误以为日本人经常选用跳入铁轨的方式自杀。但事实上,超过60%的日本自杀者选用的都是在自家上吊这种相对安静、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方式。相对的,美国的自杀者多数选择枪杀,而一些农业大国的自杀者多使用农药。
【自杀对策】为了应对自杀问题,日本政府从2006年开始实施《自杀对策基本法》,从2007年开始每年出台《自杀对策白皮书》,加上志愿者组织的活跃,日本的自杀问题近年来有所缓解。比如,2011年自杀率已比2000年下降了6.3%。
文学和影视作品的渲染,经常会放大日本民族性格的阴暗面和他们的自杀问题,殊不知中国的自杀率并不比日本低。经济增速放缓、生活压力变大、老龄化问题加剧、年轻人孤独而空虚……如果不加以社会预防和疏导,日本曾面临的社会问题也非常可能会在中国出现。或许多少年以后,自杀也可能成为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