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整体把控上来讲,日语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极其晦涩难懂,每个人的学习体验不一样。仅仅从某一方面来高谈阔论显然不太切合实际。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日本语言都有哪些新奇的特点。
语言系统方面:
日语在语言学概念中,被成为“黏着语”。是具有词形变化的一种语言类型。通过在名词、动词等的词尾粘贴不同的词尾来实现语法功能。一般而言、黏着语的所有词缀都只表达一种意思或只具有一种语法功能。
以日文单词食べる(吃)为例:
食べる吃(现在式、基本形)
食べさせる吃 + 使役词缀 - 使 / 要求(某人)吃
食べ させられる吃 + 使役词缀 + 被动词缀 - 被(其他人)要求(我)吃
食べさせられない吃 + 使役词缀 + 被动词缀 + 否定词缀 - 不被(其他人)要求(我)吃
食べさせられなかった吃 + 使役词缀 + 被动词缀 + 否定词缀 + 过去式词缀 - 曾不被(其他人)要求(我)吃
上面的基本单词食べる后面粘贴了不同的后缀,就变成了不同的状态和意思。这个表格还看不懂的同学也没有关系,这个在之后的日语学习中一定会接触到的哈。
语言特性方面:
讲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的人会发现日语的短元音--a、i、u、e、o的发音与那些语言很相近。长元音-aa、ii、uu、ei、ee或者oo的发音长度为短元音的两倍(尽管ei经常被发作两个元音)。长短元音间的区别很关键,因为它会改变一个词的意思。
辅音是k、s、sh、t、ch、ts、n、h、f、m、y、r、w、g、j、z、d、b和p。摩擦音sh(如英语中的"shoot")和破擦音ch、ts和j(分别如英语中的"charge"、"gutsy"和"jerk")被当作单辅音。g的发音通常都如英语"game"中的浊辅音,而不是"gene"中的那种g的发音。
与英语一个主要区别是,日语没有重读的重音:每个音节的重音相同。英语音节有时会被拉长,但在日语中,一连串的音节在发音时如节拍器一样规则。跟英语一样,日语有一种高低声调的重音系统。
日语假名的由来
假名为日本独有的表音文字,主要有平假名、片假名等不同的表记法。“假名”的名称由来,是因为相对于“真名”(即汉字)。现时“假名”的日语读音是“かな”,但其实古时“假名”叫做“かりな”,之后简化成为“かんな”,再简化成今日的读音。
论及假名之起因,则不得不提“万叶假名”之形成。如日本、韩国、越南等国,虽有自身的语言,却苦于没有纪录的方法,仅能利用口耳相传来传述古事。汉字传入之后,各国纷纷以汉字为用,日、韩皆兴起了“文言二途”之制,即口语使用自国语言,书写时则只能使用汉文。类似中国近代白话文运动之前,人们说话为白话文而书写则以文言文为主。然而中、日两种语言之文法结构迥异,全以汉字行书,有难以表达之处。于是发明了万叶假名,以补足用汉文纪录日语之不足。万叶假名是将汉字视作单纯表音符号的一种表记法。例如“與”→“よ、ヨ(yo)”、“乃”→“の、ノ(no)”之类。众人抄写万叶假名之时,因作为万叶假名之表音汉字并不需要如表意汉字般严谨,各种简化方法遂渐渐出现。如“與”→“与”→“よ、ヨ”之俦。在约定成俗的简化之后,渐渐成为现代所见之假名。
平假名
平假名(ひらがな,Hiragana)是日语中表音文字的一种。平假名是从中文汉字的草书演化而来的。早期平假名多为日本女性所用,且多作抒情之文,故谓女文字、女手。男性则以汉字为主,述史、论文,称男文字、男手。男性即使用假名,亦多用片假名作汉文注释之用。可见早期平假名地位不高。直到纪贯之撰《古今和歌集》,以假名起序置于篇首,首开“歌论”先声,证明假名文学的价值,才奠定平假名的地位。其后紫式部《源氏物语》的流行,亦对平假名之流传有所贡献。现在的平假名字形是在明治时代,当时的日本政府编定五十音因而确定下来。
片假名
片假名(カタカナ,Katakana),是日语中表音符号(音节文字)的一种。与平假名,万叶假名一起合称假名。“片假名”三个字可以用片假名表示为“カタカナ”。片假名从中国汉字的楷书取出符合声音的汉字的一部分简化而来,平安时代的初期为了训读汉字而发明。现在的片假名字形是在明治时代日本政府以编定五十音而确定下来,在这之前一个发音往往有多个片假名对应存在。
主要用于以下的情况使用:
外来语、外国人(包括日裔人士)的人名、外国的地名等专有名词。
拟声语、拟态语。
生物、矿物的日文名(日本政府曾建议学术方面的动植物学名,应以片假名来表示,但个人使用习惯不在规范之列)。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正式文书(与汉字并用)。
1988年8月以前的电报、不支持双字节的电脑系统中(使用半角片假名)。
行文中对某词(可以是汉语词或原本用平假名书写的词)表示强调时。
日语汉字的由来
日本汉字(日文:漢字,假名:かんじ,罗马字:Kanji),又称日文汉字,是书写现代日文时所使用的汉字。究竟汉字什么时候从中国传到日本没有定论,不过一般认为,汉字是于公元5世纪随着一些百济佛教僧侣将中国的经书带到日本而传入的。这些经书的汉字当初是模仿中国僧侣的发音来读的,不过一套称为“汉文”的书写系统开始得以发展。汉文主要是中文文章插入日语独有的助词,让日语使用者可以依从日语的语法去阅读汉字写成的文章。
中日两国使用的汉字,本来都是汉字的繁体字。但后来两都进行了文字改革,有的字我国简化了,日本没有简化;有的字日本简化了,我国没有简化。有的字两国虽都简化了,但简化的却不相同。所以要注意它们的区别。写日语时,一定要写日语汉字,不能写中文的简化汉字。
日本政府于1946年进行了一次文字改革,规定了一些汉字作为使用的范围,共有1850个,这叫做“当用汉字”。当用即“当前使用”或“应当使用”之意。这1850个之外的汉字不再使用,改以假名表记。但这只是政府的规定,仍还有人按习惯使用非当用汉字。1981年10月1日,日本政府又公布实行了“常用汉字表”,规定1945个常用汉字作为“一般社会生活中使用汉字的大致上的标准”。
与平假名和片假名的区分使用:
随着日文书写系统得以成熟和发展,如今汉字用于大部分名词、形容词和动词,而平假名则用来书写动词词尾(送假名)、纯日语词汇、或者表记汉字难写的词汇。平假名也用于标记日本汉字的读音(振假名)、和书写给汉字水平不够的人为对象的读物,如小孩、日语学习者的书籍。
片假名则由于它的方形结构,用于象声词和外来语。片假名用来书写外来语的习惯来的比较晚,外来语原先是用汉字书写表意的,如“煙草”代表“タバコ”(tabako)。不过现在反过来有许多外来语词汇正在代替一般词汇。有语言学家估计现今常用日语有3分之1是外来语及和制英语。
汉字的发音:
日本汉字的读法分音读、训读两类。大部分日文里的汉字都有音、训二读。
音读,指源自中国的读音,与中文的汉字发音近似。另可细分为吴音、汉音、唐音3类。例:残念(ざんねん)
训读,是与中文读音无关联的汉字读法,是为了标示原来存在的日文词汇而加上联系的汉字,可说是为了解决原本日文词汇有音无字的现象。例:果物(くだもの)
和制汉字:
日本汉字多数直接借自中文汉字,但亦有百余个汉字是由日人根据中国汉字的六书自创的“会意”或“形声”汉字。这些日本自家创造的汉字,不同于中国大陆通行的简化字,而是只限于日本语使用的汉字。这些汉字在日本称为“国字”或“和制汉字”:
例:峠(とうげ;touge):山口,鞍部。
榊(さかき;sakaki):杨桐,常绿树。
畑(はたけ;hatake):旱田,田地,专业的领域。
辻(つじ;tsuji):十字路口,十字街,路旁,街头。
躾(しつけ;shitsuke):教养。不常用,同“仕付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