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日语考试 > N1 > 日语的同声传译该怎么练习
据中央电视台国际新闻部主任曹日介绍,央视启用同传报道突发性事态开始于2001年底的阿富汗战争。但在同年9月发生的“9·11”事件中,央视却坐失了一次与世界同步关注事件的良机,在新闻大战中暂时处于不利地位。但翻身的机会很快到来,2003年第二次海湾战争爆发后,央视迅速推出大规模直播,首创国内媒体以直播方式播报战争的先河。当时共有6位号称“中国第一代同传”的英语同传参与了直播。2003年5月,央视新闻频道开播,由此更拉近了国人与世界新闻现场的距离。而日语的同声传译真正被人们广泛了解的契机是2011年3月11日的东日本大地震。
2011年3月11日,9级巨震裹挟着狂浪夷平了日本东北沿海,此次地震播报中,中国多家电视台都不约而同地启用了“同声传译”即时播报震情的最新动态。
除中央电视台新闻、财经、国际频道之外,上海东方卫视、宁夏卫视、凤凰卫视等多家电视台也加入了这一阵营。其中央视新闻频道无疑创下了“最”纪录——震后头两周,新闻频道在清晨6点起至翌日凌晨1点为止的长达19个小时的直播时段中,都在直播间部署了同声传译随时待命。同传配备共持续38天,累计用工达136人次、627小时。
央视此次启用的日语同传共约20人,他们主要是来自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部的记者和播音员、高校教师、专事翻译工作的自由职业者。其中主力军年龄集中在35—50岁之间,很多人从业达10年以上,每年承接几十场乃至近百场同传工作。
曹日表示,“3·11”地震之前,虽然同声传译参与电视新闻报道的机会逐年增多,但基本上都以零散性需求为主。像此次这样长达1个多月使用同传尚属首次,当然这也和不断升级的日本核泄漏态势不无关系。
同传在电视中的高频率出现,引发了不少年轻人,尤其是外语学习者对于同声传译这一职业的向往。网上甚至还出现了“如何才能当上同传”的求助热帖,国内不少报纸也纷纷刊登介绍同声传译的报道。
怎样才能做好新闻同传
同传,又称同声翻译、同步口译,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同传人员须具有一心多用和对两种语言都要熟悉的良好素质,因为这项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在收到信息的同时,经过短暂的整理后就说出与其意思相近的表述,还要组织好语言使受众能够听懂。
如何才能做好新闻同传呢? 对此,对外经贸大学的孙初昊有着自己的理解。
一、专业技术背景。新闻同传涉及的专业知识比较多,只有具备一定的技术背景才能充分理解并准确地进行同传翻译。
二、扎实的双语基础。新闻同传记者必须精通同传源语种和目标语种,对词汇、句法、时态的运用要熟练到成为一种潜意识。播报前的准备非常重要。每一项新闻同传任务都有自己的内容特点和特殊词汇,只有进行充分的准备和预热才能从容应对。同传记者对语言(外语与母语)的捕捉能力要强,对于新生事物要感兴趣并及时记住一些新闻新语的表达。同时还要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吐字清晰,语言语调流畅、利落。同传工作时间紧迫,因此平时的语言积累对造就一个成功的同传记者至关重要。
三、敏捷的反应速度。新闻同传对时效性要求比较高,涉及的信息点比较多,因此,同传记者要具备敏捷的反应速度。新闻工作者必须在第一时间迅速、准确地报道突发的新闻事件,特别是一个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现场状况等,而事件的起因、经过等因素则可能需要经过事后调查才能获知,相比之下,新闻同传记者应具备敏捷的反应速度和良好的驾驭语言(外语与母语)的能力。
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烈的求知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往越来越多,这就加速了对专业翻译,特别是新闻工作者的需求。各类新闻发布会上95%都是采用的同声传译方式。讲者连续不断地发言,而译者是边听边译,原文与译文翻译的平均间隔时间是三至四秒,最多十多秒,译者仅利用讲者两句之间的空隙完成翻译工作。因此,记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知识是极为重要的。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良好口才表现的基础。口才实际上是思辨之才、善辩之才、捷辩之才,它体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才能。既有“口”又有“才”,不仅反映的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同时也是一个人的素养、才智、气质、品格和情操的综合体现。
人物剪影:自由职业者老蔡
著名口译专家jeanherbert曾说过,做一个好的同传从业人员要“既专才,又是通才”。新闻同传所要翻译的内容涉及面宽,包括全球发展的方方面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口、环境、卫生、战争、和平等。因此,要求新闻同传记者要“上晓天文、下知地理”。对越是熟悉的题材,同传翻译的效果越出色。同时还要做到“处乱不惊、情绪稳定”;要有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镇定。如果情绪不稳定,就会出现怯场现象,影响理解,影响翻译质量,有时从业人员甚至会出现“大脑空白”现象。要能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依靠平时的打造,在工作之余加强新闻专业知识和同传素质的训练与学习,任何技能的掌握都是“平时的日积月累、艰苦磨练”的结果。基础打扎实了,自信心自然有了,有了自信心,心理状态也便容易调整了。
人物剪影:自由职业者老蔡
通常来说,在国际会议的日程表中看到“本会议采用同传方式”的字样并不为奇,但看到以醒目方式标注出同传名字的则实属少见,蔡院森就是这为数不多的“被标注”的人。
老蔡在大学本科三年级时就被特别推荐参加日中教师培训项目赴日短期留学,本科毕业被录取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历史上第一个日语研究生,专修翻译理论与实践。毕业后他曾短暂留校任教,1991年进入日企,2001年正式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
老蔡的第一次同传来得非常不经意。1993年,其任职的日本制药公司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发布会,他被推进了同传间。好在由于熟知内容,做起来倒是得心应手。不过大量接手同传会议则是在2001年之后,“日语同传的发展大概比英语晚了10年吧”。当时中国正处于入世谈判的最后关头,中日也因此在经济法、投资商贸等方面的洽谈、会议、培训等日益增多。
老蔡恐怕是日语界最忙碌的同传了,每年百多场的会议及各种随同翻译,日程总是密密麻麻,其中不乏提前大半年或一年的预约,从政治、财经、环保、科技到人文、安保、媒体,各种中日高层往来中都有他的身影。
没错,同传是个体力活。老蔡说,“每次下会后,不是觉得累,就是兴奋或是沮丧”。总之进去了就难以自拔,费脑子又费神,但老蔡仍承认这项工作独具魅力和乐趣——“能接触新鲜的信息,见证很多历史性时刻,了解许多不为人所知的内幕”。
以上就是日语的同声传译该怎么练习的全部介绍,感谢阅读!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日语资讯和备考经验,敬请继续关注 未名天日语学校官网—天天日语 资讯站!小编会为你分享更多优质的日语学习资讯。
推荐阅读